查看原文
其他

丢掉包袱做个普通人

为什么朱 琢舟八千里
2024-09-21

文  |  琢舟
图  |  摘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

在去年的总结里我给今年的自己设定了一些规划,其中优先级最高的就是梳理白酒行业的商业模式。为了完成这些规划,今年以来我在学习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我该怎么做,于是就有了《返老还童》这篇文章,这里继续。

其实我在《返老还童》里说了那么多废话,就是想表达在终身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品质:好奇和专注。今天我就把它们拆开来聊一聊,首先是好奇

我一度认为好奇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分,是从孩童时期探索世界开始就显现的特质,就像我在地上盯着一排蚂蚁搬家一样,按理来说我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是这样的好奇。

但是呢,这样的特质随着年纪的增长就渐渐消失球了,仔细一想,它好像是在我上学的过程中消失的。(接下来的内容绝不是对老师这个职业的不敬,对事不对人,我甚至认为每个职业都是一种束缚。)

在上学的时候,学校会告诉我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,各个学科该怎么学,上课的时候该干嘛…

然后呢,可爱的同学们在制度的引导下,开始争先恐后要去成为“三好学生”,扶老爷爷过马路、学习课外特长、做作业背题考试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
现在看起来这不就是什么“销售先锋”、“优秀员工”、“最忠实员工奖”、“最佳新人奖”这些玩意儿吗…

跟这些老板画出来的饼一样,所谓的“三好学生”简直就是教育体制用来蛊惑人心的超级大飞饼。当然除了顶层的制度设计者之外,大部分制度执行者也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,甚至他们自己也被另外一些奖状裹挟着往前挤。

于是不知道怎么滴,同学之间开始互相攀比、老师之间开始互相较劲、家长之间开始互相得瑟,我就被这股潮流往前推啊推,真的快要相信得不到“三好学生”的学生就是失败的了。

哎呀,好在我从来没得过,所以从来没认同过这套规则哈哈哈。

其实吧,很多时候老师也不知道这些东西为什么应该是这个样子,甚至学校这个东西都是在春秋之后才出现的。失不失败也不是一直奖状就说了算的,要依据事实,要直指内心。

如果现在给一个成年人颁发“三好学生”的奖状,声称他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人,他乐于扶老爷爷过马路、乐于背题考试…你会不会对这样一个奖状嗤之以鼻?

如果会的话,那为什么把这个奖状颁发给学生的时候你就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呢?难道就因为年纪小,所以他做这些事就是发自内心的吗?

诶扯远了,我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:现代社会给我们制定了无数的评价规则。如果把这些规则看成一个整体的话,那么这些评价规则根本就不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,而是为了让规则制定者能更好的筛选。

在此之上,我们的行为在很多时候就是被这些评价规则所锚定的,我们做的很多事也都是别人想让我们做的,这个别人可以是家人、同学、老师、领导、政客…

于是,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些评价规则越来越多,我们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看法,也就越来越害怕失败。

正因为我们害怕失败,所以我们会找各种“借口”将自己阻拦在未知领域的门外:学生不应该谈恋爱、员工不应该越俎代庖、投资就是炒股、炒股的人死得快…

久而久之,我们在遇到未知事物的时候总会琢磨自己去探索它的成功率,会依赖现有的体制去评估自己是否应该去探索它…恶性循环,我们的好奇心就逐渐消失了。

「害怕失败」就是我丧失好奇心的罪魁祸首。

当然,造成害怕失败的推手不只是他人的看法,还有二元思维。因为历史的演化和历代统治者的需求,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就认为这个世界是非黑即白的。

非黑即白就是二元思维。

在二元思维的影响下,人们认为一个榜样就应该是个圣人,他不会犯错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,他知悉一切洞察一切,他事业顺利家庭幸福,他吃饭不挑食、大号不带纸。这样的人就是成功的人。

于是,每个人从生下来到化成灰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要成功,要么这个人就是失败的。

这么一看真可怕,怪不得我们的经济增速这么快…

咳咳,还好我并不想成为一个“成功”的人,我虽然吃饭不挑食,但我大号不会不带纸,我经常犯错还喜欢睡觉。我不是一个圣人,我只是一个普通人。

普通人看见喜欢的人就想去抱她(他),不管自己是不是学生;普通人就想赚大钱,吃好吃的,还要炒煞笔老板鱿鱼;普通人想帮助别人就帮助别人,而不是为了得到啥回报,也不是为了拿啥奖状;普通人碰见感兴趣的东西就想去探索它,不管是小说漫画还是哲学心理学,不管是蚂蚁搬家还是宇宙大爆炸。

好奇就去学呗,「怕什么学海无涯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。」

哎呀这段“rap”说得有点过瘾,我先缓一缓🤣。

行,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另外一个重要的品质:专注

专注也是我认为的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品质。我小时候不仅可以蹲着看蚂蚁看到下雨,还可以在沙坑里挖洞挖到太阳下山,在田野里憨跑跑丢压岁钱,在竹林里抓笋子虫被麦蚊咬得一身包…
(笋子虫:竹象,麦蚊:蠓,四川方言🤪。)

虽然现在不会去干这些“傻”事了,但当时的那种专注也消失了。

专注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真是个宝贝,稍不注意就溜号了,最近的剧情就是:看书看着看着就去刷书院的帖子,帖子刷着刷着就去看公众号文章,接着去百度看不懂的词,去微博搜索最新的进展…人一到微博就完犊子了。

当然这种事不经常发生,我看书的时候也会把手机静音放在眼睛看不到的角落里,顶多把来电铃音打开。

之所以会想到把手机设置成这样,是“减肥的时候不要在家里放零食”带来的灵感。不过这样听起来有点low,算了我还是找一个“别人听不懂就显得我很牛皮”的解释吧:

「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,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」。——查理·芒格😎

除此之外我还做了很多这样的“减法”:把朋友圈入口关了,把电脑桌面的快捷方式全删了,把不重要的聚会给推了,把咖啡戒了,把烟戒了…

身边的同事都说我活着不知道为了啥,不抽烟不打牌,不刷抖音不打游戏,脑门上贴着“无趣”两个字,东一锄头西一榔头的整天都在琢磨些有的没的。

虽然知道同事们没有坏心只是在调侃我,但每次听到这样的评价我还挺开心的,倒不是因为我变成这样有啥优越感还是怎么的,而是因为每次听到他们这么说我都会知道:我成功地丢掉了这些包袱。

没错,在我看来这些东西都是压在自己身上的包袱。
(不是相声里的包袱哈)

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,我现在每个小时充其量就只能看30页书,加上一些思考和记录,一本书一般都得看十几个小时。除此之外,我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去做:运动洗澡,吃饭睡觉,关心我爱的人…

正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所以必须得丢掉一些包袱,这样才能轻装上阵给自己的专注腾出空间。我甚至为了让自己更“轻”,昨晚还自己把头发给剃了。
(可能也是因为好奇?好奇自己剃头是什么感觉。可惜的是看不见后脑勺,但同事们都说我的头被狗啃了🤣。)

大多数人意识不到的是,随着阅历的增长,我们身上这样的“包袱”越来越多,除了抖音和发型之外,还有头衔、权力、地位…这些别人在意的东西。

虽然我不知道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在不在意,但我诚心建议你抽时间做一个「思考实验」

①列出20个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,不管是名誉、金钱、地位、快乐还是什么的,都行,尽量往多了想;
②按照重要性给这些东西排个序,从前到后重要性依次降低;
③保留前5个,其他的丢掉。

当然,最后保留的不一定是5个,这个数量你自己决定。做这个思想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强迫你去丢掉那些包袱,而是要让自己知道什么是重要的,什么是无关紧要的。

丢不丢掉包袱,丢掉哪些包袱,也是你自己决定。但你一定要记住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,你能做的事也是有限的。也只有逐渐丢掉这些包袱,我们才能慢慢找回自己的专注。

正如小时候蹲在操场上看蚂蚁搬家的我,不会去关心什么时候吃晚饭,不会去关心作业没做怎么办,不会去关心周围的孩子会不会觉得我是个傻子,更不会去关心敌方私生饭…

专注并不难,只要肯丢弃包袱,好奇也不难,只要肯做个普通人。今天就聊到这里吧,赶紧吃饭打球去了~正好这篇文章的标题也有了:

「丢掉包袱做个普通人」


END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琢舟八千里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